相声演员的归宿难道只有综艺?
当年的“草根逆袭”神话,现在却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,这究竟是时代的玩笑,还是个人选择的必然?
提到岳云鹏,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憨态可掬的笑容,一口地道的河南话,还有那首魔性的五环之歌。
但现在,围绕着他的,却是越来越多的争议和质疑。
还记得于谦在综艺节目中对岳云鹏的忠告吗?
“净上综艺了!你能干点正事吗?你这起家指着这个呢!你在外边漂得再多,你这根儿不能断了。”现在看来,这番话简直一语成谶。
岳云鹏在娱乐圈的“折腾”,似乎正在一点点应验着于谦的担忧。
先说说这“非要唱”的演唱会。
展开剩余84%票价一出,直接对标凤凰传奇、汪苏泷等专业歌手,从380到1580,六个档位,这勇气,不得不令人佩服。
可问题是,岳云鹏在音乐上的积累,真的能撑起这么高的票价吗?
薛之谦演唱会上的跑调还记忆犹新,原创作品除了那首改编的五环之歌,似乎再难找出第二首能让大众耳熟能详的歌曲。
尽管开票后20秒最高档售罄,35分钟全部售罄,但这“秒空”的背后,有多少是真爱粉的支持,又有多少是抱着“看热闹”心态的路人?
这场演唱会,与其说是岳云鹏的“音乐梦想”,不如说是一场充满争议的“冒险”。
成功了,固然能证明自己的多才多艺,但失败了,恐怕只会加剧大众对他的质疑。
这令人不停想起那句老话:“步子大了,容易扯着蛋。”
如果说“非要唱”只是小试牛刀,那“强演戏”则是岳云鹏口碑下滑的直接导火索。
当年,他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饰演的“猪头”,一句“燕子,没有你我怎么活”感动了无数人。
操着河南话的深情表白,让大家看到了这个相声演员身上的无限可能。
一次成功并没有让岳云鹏沉淀下来,而是开启了“量产”模式。
一年七部戏,搭档的导演也越来越大牌,张艺谋、冯小刚,一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。
但问题也随之而来,角色千篇一律,永远是“卖惨扮丑”的喜剧套路。
观众开始审美疲劳,甚至产生了反感。
更可怕的是,岳云鹏的演技似乎并没有随着作品数量的增加而提升。
和转型成功的沈腾、马丽相比,他差的不是机会,而是对角色的理解和塑造能力。
就连同门师弟郭麒麟,都凭借庆余年、赘婿等作品完成了对他的“弯道超车”。
长安的荔枝中,岳云鹏饰演的郑平安更是引发了巨大的争议。
这个角色在原著中并不存在,是编剧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而“捏造”出来的。
原本观众对岳云鹏的表现还抱有一丝期待,但随着剧情的推进,质疑声越来越大。
郑平安是个在官场和市井之间周旋的商人,需要展现出精明、市侩的一面。
而岳云鹏的形象,却始终停留在憨态可掬的喜剧演员上。
他习惯性地挤眉弄眼,仿佛把德云社的舞台搬到了大唐。
严肃的剧情,被他演成了插科打诨的相声小品,瞬间破坏了氛围。
更令人失望的是,有剧组人员爆料,岳云鹏在拍摄期间频繁请假参加综艺,这无疑加剧了观众对他的不满。
演戏用力过猛,态度还不端正,这样的岳云鹏,何时才能摘掉“角色固化”、“演技瓶颈”、“角色扁平化”的标签?
当岳云鹏在影视圈和综艺圈里“扑腾”的时候,他的相声老本行,似乎也渐渐被荒废了。
还记得德云社弟子出走的那段艰难时期吗?
是岳云鹏扛起了大旗,撑起了德云社的门面。
但现在,他有多少时间是真正花在相声上的呢?
有观众统计,近三年岳云鹏的商演中,“耍贱卖萌”的动作重复率高达72%。
缺乏创新,形式单一,这让不少人开始怀念起曹云金。
同样深陷舆论风波,曹云金却始终扎根相声行业,在线上直播说相声,单场时长稳定在2小时以上,专业段子占比超80%,靠着扎实的功底重获观众认可。
反观岳云鹏的相声专场,却越来越像一场“大拼盘”。
唱歌、游戏、互动环节占据了近半时长,真正的相声内容不足40分钟。
甚至出现了“观众点歌,演员现学现唱”的荒诞场面。
这种本末倒置的演出模式,让“相声演员”这个身份在他身上逐渐失去分量。
现在的岳云鹏,不仅比不上曹云金精心打磨的“技术流”相声,德云社内部师兄弟们的精进,也与他的停滞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论创作更新,他比不过孟鹤堂。
论基本功扎实和抖包袱,他比不过张鹤伦。
就连论唱曲儿,张云雷、曹阳也远超于他。
孟鹤堂的当行论,张鹤伦的改编神曲大联唱,张云雷的探清水河,都让观众看到了相声的更多可能性。
而岳云鹏的商演节目单,却常年不变,“学歌曲”“学小曲”是固定套路,连经典段子里的包袱都原封不动照搬。
初心被流量冲淡,主业变成副业。
岳云鹏在相声道路上的隐忧,或许比表面的风光更值得深思。
难道离开相声舞台,频繁跨界,疯狂接综艺捞金,才是相声演员最好的出路吗?
岳云鹏的现状,或许能给所有的艺人敲响警钟:在追求多元发展的道路上,切莫忘了自己的初心和根本。
只有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,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尊重和认可。
发布于:江西省淘配网配资-淘配网配资官网-配资炒股排名-期货配资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